近年來,隨著礦產資源的大規模開采,使礦山開采逐步向深部開采延伸,各種復雜的開采方式應運而生。礦井立井提升普遍采用兩類方式,即單繩纏繞式提升和多繩摩擦式提升,其中單繩纏繞式因滾筒容繩量、鋼絲繩直徑的限制及安全性的影響,在大型礦井中已基本不采用;而多繩摩擦式提升系統又分為落地式多繩摩擦式提升和井塔式多繩摩擦式提升。落地式多繩摩擦式提升為在井筒上方安裝鋼井架,在井口旁布置提升機房,地面提升機利用鋼絲繩通過鋼井架上的上、下天輪將提升容器連接形成提升系統。塔式提升采用在井筒上方施工一棟井塔(高層鋼筋砼建筑),提升機、導向輪在井塔內安裝,因采暖保溫有保證,提升系統不受氣候影響,特別適用于北方嚴寒地區;提升設備均在井塔內,設備檢修維護方便;耐久性好,后期維護成本低,占地面積小等優點,而被大量采用。為了節省資金投入,有的礦井在設計時壓縮井塔的投入,將提升機直接坐落到井口上方,將導向輪布置在井筒內,將上部金屬支撐結構布置在井筒內,礦石不提升到地面而是提升到某一水平處,系統仍然是塔式提升,但是把井塔改為了普通的井口房,從而大大減少了資金投入。本文所述的特殊形式塔式多繩摩擦式提升系統就是這種形式的代表。
在V型臨時鑿井井架上布置臨時天輪平臺,井口南側安裝一臺JK-2.5/20A臨時提升機,用于上、下人及物料提升。另布置4臺16t鑿井絞車用于懸掛吊盤,2臺10t鑿井絞車用于固定臨時罐道繩,1臺16t鑿井絞車用于井筒內吊運物料。吊盤在井口組裝時,將第四層軟盤與第三層吊盤綁扎在一起。封口盤安裝完成后,下放吊盤卡設基準線。井筒內布置4根基準線作為安裝尺寸控制線,基準線布置時,同時完成卸載口設備、裝載口設備和平衡錘配重塊下放(下放2/3),以及電纜支架安裝。接著下放尾繩、罐道繩配重塊;然后施工井筒下部裝備及梯子間。將吊盤第1層下放到井底硐室位置,使用吊盤開鑿井筒梁窩及安裝下部裝備邊梁等;最后將第四層軟盤改制成圓盤,利用第四層軟盤從上往下一次成型安裝下部防撞梁、井下鋼絲繩罐道固定裝置、尾繩保護裝置等。施工完成后,將第四層軟盤解體后提升至井口。再利用三層固定盤由下往上安裝梯子間及裝備。利用吊盤完成井筒內上部裝備及梯子間安裝,然后拆除吊盤。